行程按排:
? ? ?早上07:45寧波飯店門口(馬園路251號)集合08:00乘車赴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中國近代史上著名人物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故鄉—奉化溪口(車程約1小時)。
途中參觀被譽為“中國草席之鄉”的黃古林草編博物館(游覽時間約20分鐘)。到溪口景區后在游客服務中心換乘景區交通車上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雪竇山風景區(游覽時間約150分鐘),參觀蔣氏中西合璧別墅【妙高臺】、浙東第一瀑【千丈巖瀑布】、【張學良將軍第一幽禁地】、千年古剎彌勒道場【雪竇寺】、露天【彌勒大佛】。中午在溪口鎮上用中餐,下午游覽蔣氏故居景區三里老街(游覽時間約150分鐘)、溪口門戶【武嶺門】、蔣宋別墅【文昌閣】、蔣經國先生讀書居住地【小洋房】、蔣氏故居【豐鎬房】、蔣介石出生地【玉泰鹽鋪】,停車場集中并返程寧波結束愉快旅程。
千丈巖
雪竇山·千丈巖瀑布御書亭西 4 0 0 米處,崖壁如削,古稱飛雪巖。瀑布自崖口出,至潭底,落差 1 7 1 米。宋真宗趙恒曾賜名“東浙瀑布”,人稱千丈巖,水源來自東西兩澗水,東澗水從中峰白龍洞環流寺南,西澗水自屏風山上雪峰玉龍洞十八折而下,相匯于寺前伏龍橋,流經錦鏡池畔,穿關山橋出崖口,勢如玉龍騰空奔瀉,至半腰撞擊突出巨巖,頓時水花四射,飛珠濺玉,再折而崩瀉,如銀簾倒掛,經陽光折射,五彩粉呈,蔚為壯觀。

雪竇寺
雪竇寺,全稱雪竇資圣禪寺(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西北),在溪口鎮雪竇山上。它肇創于晉代,興起于大唐,鼎盛于兩宋,雪竇寺素由禪宗執幟,代有創獲殊榮,南宋被敕為“五山十剎”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之一,民國一度躋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溪口鎮景區
溪口鎮景區,是蔣介石的出生地及蔣氏父子的故里,民國時期一度成為國民黨指揮中心,現為首批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全鎮總面積379.6平方千米,是中國有名的名勝旅游區。除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氏故居,還有著名景點有雪竇山、千丈巖、蔣家祠堂等。2010年4月18日,溪口與滕頭村一起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妙高臺
妙高臺又名妙高峰、天柱峰,是雪竇山景區中的主要景觀。海拔雖然只有396米,但它背靠大山,中間凸起,三面峭壁,下臨深淵,地勢十分險峻。狹義的妙高臺是指一塊面積約350平方米的平臺,站在臺的前沿,可以暸望亭下湖的自然景色。妙高臺周邊古樹茂密、翠竹蔽日,涼風習習,是一處理想的避暑勝地。 妙高臺后面的建筑是蔣介石在1927年建造的私人別墅。抬頭所見,二樓中間懸掛著白底黑字的“妙高臺”橫匾,系蔣介石親筆題寫。整座別墅,分為二層,上下平房共六間,用西式平臺連成一體,總建筑面積436平方米。走進大門,一樓中間是個天井,兩邊平房各一間;二樓水泥走廊與陽臺相連,中間是會客室,東邊為臥室,西邊為書房。 別墅的天井中間,保留著一座石塔,是清初雪竇寺方丈石奇禪師的舍利塔。清順治八年(1651年)石奇禪師重建雪竇寺,使雪竇寺佛光重開,他去世后,后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于雍正四年(1726年)建造了這座石塔,以志懷念

小洋房
在溪口鎮武嶺門旁,剡溪河畔,文昌閣后,有座三間兩層的小洋房,又稱“剡溪小筑”、“涵齋”。建于1930年,由于結構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過去常稱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實為蔣經國的寓所。1937年04月,蔣經國從蘇聯留學回國,蔣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讀,一邊補習中文,研讀曾國藩家書、王陽明全集、孟子和“國父教誨”等著述,接受中國傳統思想的熏陶,一邊讓他撰寫“旅俄報告”即《我在蘇聯的日子》,按期交蔣介石批閱,以消除在蘇聯期間的赤化影響,給兒子“洗腦”。蔣經國在日記里記敘為“涵齋”,略帶調侃地把它比喻為“修練身心、增加涵養的書齋”。蔣經國住讀時,樓上東面是臥室,西面是書房,中間是會客廳。小洋房還住過蔣介石的外籍軍事顧問端納,侍從室主任陳布雷等。現在通過房間墻上陳列的照片可以了解到這所房子歷史。

豐鎬房
豐鎬房即蔣氏故居,是溪口鎮上最重要的人文景觀。從前,按照當地的習慣,每個家庭都有房名,蔣介石父親的房名叫“周房”,蔣介石在宗譜中屬“周”字輩,蔣介石由此推及西周兩代皇帝建都的豐邑、鎬京作為自家的房號,希望自己的家族也能象西周一樣興旺發達,豐鎬房的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來,同時蔣介石依據房名,給經國、緯國兩個兒子,分別取了建豐、建鎬的乳名。 豐鎬房又名素居,是因蔣家世代信佛,吃素念經,故而得名。 豐鎬房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50平方米。建筑格局為前廳后堂、兩廂四廊,是傳統的世家府第格局。前廳及左右還有三個花園,有月洞門相通。中間小天井,兩邊有金銀桂花各一株,是宋美齡親手所種。東廂房留給宋美齡居住,但一直都空著。西廂房為毛福梅的住所。西廂房西側有幢獨立小樓,原系祖傳的三間房屋,這里是蔣母王采玉舊居。為尊重祖宗,保留風水,豐鎬房擴建時所有新宅屋基,高度不能超出這幢祖居的屋基。 豐鎬房里還有三大看點,即雕刻、彩畫和堆塑。進入前廳,抬頭可見屋頂正中的堆塑,中間是“福祿壽三星高照”,兩邊是“雙龍戲珠”。蔣介石祭祖敬天的報本堂,是豐鎬房整個建筑的核心

玉泰鹽鋪
清穆宗同治十年(1871),由蔣介石祖父蔣玉表(又名蔣斯千)開設。店房分前后兩幢,前幢樓下店面三間,樓上家居,后面一幢是作坊。售鹽、釀酒為主,兼營大米、菜餅、石灰及雜貨等,后交給蔣肅庵(又名蔣肇聰、蔣介石的父親)經營。德宗光緒十三年(1887),蔣介石在此出生。

張學良幽禁地
1937年1月13日,張學良由戴笠“護送”到溪口蔣宋別墅文昌閣暫住。24日轉移到雪竇山,與副官、護士等隨從住此,夫人于鳳至、秘書趙一荻獲準輪流陪伴。限制走動范圍半徑60里內。2月17日張學良給楊虎城及東北軍將領寫信,勉勵他們“為國努力殺敵,為東北雪恥復土,一切以國家民族為重,勿以學良個人為念”。
?